立冬的由来

2024-10-30 10:11

立冬的由来简介与相关故事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。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,立冬被解释为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,意味着冬季的开始,万物开始进入冬眠状态。古人用土圭(立杆测影)测量日影长短来确定立冬的时间。立冬分为三候: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”此时,水已经能结成冰,土地也开始冻结,而三候“雉入大水为蜃”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,蜃为大蛤。古人认为立冬后,野鸡一类的大鸟就不见了,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,所以古人认为雉变成了大蛤。立冬的传说故事中,张仲景是一位有名的医者。有一次,他回家乡看见乡亲们的耳朵都冻烂了,于是研究了一种办法,将羊肉、各种驱寒的食材和辣椒捣碎包在面皮里,包成耳朵形状的饺子。这种饺子被称为“娇耳”,人们吃了后就不再冻耳朵。如今,吃饺子已经成为了立冬时的一种习俗,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。除了吃饺子,立冬还有其他的习俗。在汉代,人们会在立冬之日庆祝,并更换新衣,称为“贺冬”。在清代,人们还会举行一些固定化的活动,如办冬学、拜师等。贺冬的传统风俗虽然有所简化,但在现代依然有一定的影响。WechatIMG112.jpg